诗词原文
观湖
宋·苏轼
湖光潋滟映天开,万顷琉璃一瞬裁。
及至绝湖才一瞬,翻令病眼不双开。
风摇岸柳惊鸥鹭,浪涌渔舟逐去来。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徘徊。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苏轼虽有多篇描写湖光山色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苏轼真实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虽几经贬谪,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极为辉煌,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代表。
译文
湖光潋滟仿佛映照着天空而展开,万顷湖面如琉璃般在一瞬间被剪裁而成,等到完全越过湖面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却反而让我的病眼无法再睁开第二次,风吹动岸边的柳树,惊起了鸥鹭,浪花翻滚,渔舟在湖面上追逐往来,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哪里还能找到呢?仿佛是在人间与天上之间徘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湖光美景时的感受,前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湖面的广阔与美丽,以及时间流逝的迅速,后两句则通过描写风摇岸柳、浪涌渔舟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生动与活力,并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及至绝湖才一瞬,翻令病眼不双开”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短暂与珍贵,又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沉醉与留恋,诗中还通过风摇岸柳、浪涌渔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湖光之中。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假设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面对自然美景时心生感慨而作,在贬谪的孤独与困苦中,苏轼通过观赏湖光山色来寻找心灵的慰藉,他感叹于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