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的解释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秘藏句

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

(注:此句为贾岛创作过程中的秘藏句,未直接收录于《题李凝幽居》中,但流传于世,体现了贾岛对诗句字斟句酌的态度。)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对诗句字词的选用极为讲究,常有“推敲”之美谈,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晚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抒发内心的孤寂与苦闷,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题李凝幽居

邻居稀少,居住在这里很安静,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

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着门。

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指山石)。

我暂且离去,但不久还会回来,我们约定的日期不会失约。

附:秘藏句

再三叮嘱不要让鬼神知道,如果鬼神知道了,会偷偷地把(这份美好或秘密)偷走。

释义

《题李凝幽居》描绘了诗人访问友人李凝隐居之处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则体现了诗人对某种珍贵情感或事物的珍视,认为应小心保守,以免被外界(包括鬼神)所侵扰。

赏析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而“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则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内心苦闷之际,他渴望逃离现实的纷扰,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而李凝的隐居之处,正是他理想中的避世之所,诗人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这句秘藏句,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对某种珍贵情感或事物的珍视和保护心态,这种心态可能源于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内心世界的坚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