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阿鲁威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空。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中。
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掩宫。
荀令金炉炷沉水,昭容紫袖衬中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阿鲁威,字叔重,号东泉,蒙古族人,生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历史学家,曾任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等职,以文章闻名于世。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阿鲁威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曲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不仅擅长诗文,还对音乐有深厚的造诣,曾参与宫廷音乐的编纂工作,阿鲁威的散曲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他的历史著作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世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译文
夜晚酒醒后,心中一片清明,再无梦境,忧愁地倚靠在栏杆上,看着露珠在空中滴落,躺着仰望牵牛星与织女星,月亮在梧桐树的影子中缓缓移动,秋千索上冷冷清清,只留下空荡的影子,羌笛的声音渐渐消散,宫殿的大门也静静地关闭,荀令君的金炉中燃烧着沉水香,昭容的紫色衣袖衬托着中禅衣。
释义
这首散曲描绘了作者酒醒后的孤寂与忧愁,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荀令金炉炷沉水,昭容紫袖衬中襌”两句,借用了古代典故,荀令指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彧,以其熏香著称;昭容则指唐代宫廷中的女官,这里用以形容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典雅。
赏析
这首散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寂,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句“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空”直接点出了酒醒后的清醒与忧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牵牛星、月亮、秋千索、羌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寂与怀念的氛围,最后两句“荀令金炉炷沉水,昭容紫袖衬中襌”则借用了古代典故,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典雅与当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阿鲁威的宫廷生活经历有关,作为元代宫廷中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阿鲁威对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典雅有着深刻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宫廷的衰落,他内心可能产生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这首散曲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