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天上谣

唐·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赵女窥镜画蛾眉。

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

早知仙路无情别,悔作鸳鸯不羡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诗作常描绘神仙鬼怪、哀怨人生,风格瑰丽奇特,有“诗鬼”之称,他一生仕途不顺,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译文

天河在夜里流转,星星仿佛在河水中漂浮回旋,银色的云河像流水一般发出潺潺的声音,月宫中的桂树花朵还没有凋落,仙女们正采集香气四溢的桂花,佩戴着美丽的佩缨,秦国的妃子卷起窗帘,北窗迎来了拂晓的曙光;赵国的佳人对镜梳妆,描画着弯弯的蛾眉,月亮忽然飞来,紧紧跟随在我的身旁,我于是也飞入了月亮的中央,早知道仙路上是没有情感的离别,我宁愿不做那恩爱的鸳鸯,也不羡慕天上的神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上仙境的奇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珍视和对神仙生活的反思,诗中“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一句,展现了诗人与月亮之间的奇妙互动,寓意着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境界的向往,结尾处的“早知仙路无情别,悔作鸳鸯不羡仙”又透露出诗人对人间情感的留恋和对神仙生活的冷静审视。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天上世界,诗人通过对天河、银浦、玉宫、桂树、仙妾等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又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的仙境与人间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了人间情感的珍贵和神仙生活的孤寂,特别是“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一句,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人生的坎坷,诗人通过描绘天上的仙境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诗人也通过对神仙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人间情感的珍视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