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肩舆正好看山色,雨里两窗开不得。
云气半遮岩树绿,水声初到石桥寒。
作者及朝代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在当时颇受赞誉,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自然、感悟人生的诗人。
作者简介
释绍嵩作为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其诗歌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一种禅意和哲理,他也关注社会现实,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译文
乘坐着轿子正好可以欣赏山色美景,但可惜此时正下着雨,两扇窗户都无法打开,云雾缭绕,半遮着山岩上的绿树,水声潺潺,初到石桥边便感到一股寒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行途中乘坐轿子欣赏山色的情景,由于天气原因,窗户无法打开,使得诗人无法尽情领略窗外的美景,尽管如此,他仍然通过云雾缭绕、绿树掩映、水声潺潺等自然景象,感受到了山间的清幽与寒意。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肩舆正好看山色”点明了诗人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即乘坐轿子欣赏山色,接下来的“雨里两窗开不得”却为诗人设置了一个障碍,使得他无法直接欣赏窗外的美景,这种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引发了读者对诗人内心感受的好奇。
后两句“云气半遮岩树绿,水声初到石桥寒”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描绘山间的清幽与寒意,云雾缭绕、绿树掩映,使得山色更加神秘莫测;水声潺潺、石桥寒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中的转折和对比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山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经常游历山水之间,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在一次山行途中,他乘坐轿子欣赏山色美景,但由于天气原因无法打开窗户,尽管如此,他仍然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景象来领略山间的清幽与寒意,并据此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的禅意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