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独清须带月,犹嫌未冷更吹霜。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梅花

宋·王十朋

不肯独清须带月,犹嫌未冷更吹霜。

黄昏淡月映窗纱,影入东风满庭芳。

作者及朝代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绩名列前茅,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授承事郎,签书绍兴府判官。

作者简介

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名重一时,曾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文学追求,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除了文学创作,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地方官,关心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译文

梅花不愿独自清高,定要带上月光作为伴侣;它还嫌天气不够寒冷,又让霜风来增添寒意,黄昏时分,淡淡的月光映照在窗纱上,梅花的影子随着东风飘满整个庭院,散发着阵阵芳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月光和霜风中的形象,展现了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格,首句“不肯独清须带月”表达了梅花不愿独自清高,而是要与月光相伴,寓意着梅花虽孤高但不孤傲,愿意与美好的事物为伍,次句“犹嫌未冷更吹霜”则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坚韧和耐寒,它不畏严寒,甚至在霜风的吹拂下更加挺拔,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将梅花的美丽和芳香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独特的品格和魅力,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月光、霜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梅花的高洁和坚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十朋的政治遭遇和人生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梅花作为他笔下的意象,既是他个人品格的象征,也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