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双峰吟
唐·李涉
中有双峰不争长,诸峰情愿长双峰。
云开日出千峰秀,独爱双峰插碧空。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昭宗天祐年间(904-907),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李涉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多写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译文
在这群山之中,有两座山峰并不争高争长,其他的山峰都心甘情愿地让这两座山峰成为最高的,当云开日出,阳光照耀在千峰之上,展现出它们的秀美,而我唯独喜爱那两座高耸入云的双峰,它们直插碧空,气势非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群山中的双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谦逊、不争的品格的赞赏,双峰不争长,象征着一种谦逊、低调的态度,而诸峰情愿长双峰,则体现了对这种态度的认可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群山中的双峰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谦逊品格的赞赏,诗中“中有双峰不争长,诸峰情愿长双峰”两句,既描绘了双峰的独特地位,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使整首诗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涉的游历经历有关,李涉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游历过程中,他或许曾亲眼目睹过群山中的双峰景象,被其独特的气势和美感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双峰吟》,诗人也可能通过双峰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谦逊、不争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双峰吟》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哲理意蕴的佳作,通过描绘群山中的双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谦逊品格的赞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