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护竹
唐·张籍
珍重人家爱竹林,织篱辛苦护寒青。
细栽接笋萦新径,厚土培泥绕旧垧。
微雨洒尘根易稳,好风摇叶气难清。
莫言此个无多力,曾见移时碍石屏。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人家对竹林十分珍爱,辛苦地编织篱笆来保护那些在寒冷中依然青翠的竹子,他们细心地在新开辟的小径旁栽种接笋,用厚厚的泥土培护着竹子,环绕着旧有的田地,微雨洒落,尘埃落定,竹根因此更加稳固;好风轻摇,竹叶沙沙作响,空气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清冷,不要说这些竹子没有多大的力量,我曾见过它们在移栽时竟然能够撼动挡路的石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竹林的珍爱之情,以及他们为了保护竹林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竹子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珍重人家爱竹林”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人们对竹林的珍爱,诗人通过“织篱辛苦护寒青”等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为了保护竹林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竹林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竹林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融为一体,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曾见移时碍石屏”,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竹子的坚韧和力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有关,张籍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深知自然环境的珍贵和人们生活的艰辛,他在诗中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们辛勤劳动的尊重,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护竹》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籍对竹林的珍爱之情和人们对自然的呵护之心,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