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渡江
宋·陆游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扁舟来往蛟龙窟,怒涛掀簸如齧啮。
人间万事本难料,造物戏人如小儿。
愿公力挽回天手,早使斯民见太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大江上的风浪可以凭借力量去对抗,小渡口的风浪却毫无气势可言,小船在蛟龙出没的水域来回穿梭,怒涛汹涌如同猛兽撕咬,人间的万事本来就难以预料,造物主捉弄人就像小孩一样顽皮,希望您能施展出回天倒日的力量,早日让百姓看到太平盛世。
释义
首句“大江风涛堪著力”描绘了在大江之上,风浪虽大,但仍有力量去与之抗衡;次句“小渡风涛更无格”则对比小渡口的风浪,显得微不足道,没有挑战性,接下来的两句“扁舟来往蛟龙窟,怒涛掀簸如齧啮”进一步描绘了江上航行的艰难,小船在蛟龙出没的深水中穿梭,怒涛汹涌如同猛兽撕咬,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期盼,希望有人能力挽狂澜,带来太平。
赏析
这首诗以渡江为背景,通过对比大江与小渡的风涛,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诗人也借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期盼,诗中“大江风涛堪著力”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而“愿公力挽回天手,早使斯民见太平”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英雄的期盼。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内忧并存的年代,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被朝廷排挤和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被贬谪或游历期间,面对大江波涛汹涌的景象,有感而发,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期盼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