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唐·徐凝
天下花王绝世无,侬家移得洛徽苏。
玉栏干外开新朵,金幄幄中见旧姝。
倾国倾城胜莫愁,花前月下得相留。
更怜芳意年年甚,欲别频将翠袖招。
作者简介
徐凝,唐代诗人,字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大历末至贞元初之间在世,与施肩吾同里同道,世称“延陵二子”,工诗,擅长七言绝句,多写山水田园风光,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有《徐凝集》传世,但传世诗作不多,今存一卷,收入《全唐诗》中。
译文
天下的花中之王牡丹举世无双,我家移栽来了洛阳、徽州、苏州的牡丹品种。
玉栏杆外绽放着新开的花朵,金色的帷幄中可见往日的美人(比喻旧有的牡丹)。
牡丹之美足以倾国倾城,胜过莫愁女,在花前月下能够留住人们的脚步。
更加怜爱它年年都如此芬芳,想要离别时它频频用翠绿的衣袖招唤(比喻牡丹的枝叶摇曳,似在挽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绝世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天下花王绝世无”一句直接点明了牡丹在花中的地位,而“侬家移得洛徽苏”则说明了诗人移栽牡丹的艰辛和用心,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姿态,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绝世之美,诗人以“天下花王绝世无”一句开篇,直接点明了牡丹在花中的地位,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和喜爱的基调,诗人通过“侬家移得洛徽苏”一句,说明了移栽牡丹的艰辛和用心,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珍贵和难得,后两句则通过“玉栏杆外开新朵,金幄幄中见旧姝”和“倾国倾城胜莫愁,花前月下得相留”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牡丹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姿态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有关,牡丹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以其艳丽的花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徐凝作为一位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人,对牡丹之美自然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在移栽牡丹的过程中,诗人可能感受到了牡丹的珍贵和难得,同时也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牡丹的诗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全唐诗》中有收录,但关于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等细节信息已无从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生平事迹进行推测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