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苕花十里明,忽疑九月雪中行。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见苕花

宋·杨万里

一眼苕花十里明,忽疑九月雪中行。

人家篱落黄云绕,日暮归来衣满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并细腻描绘自然景物,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一眼望去,苕花盛开,照亮了整个十里长的路途,让人恍惚间以为是在九月的雪地里行走,村庄的篱笆周围被金黄色的苕花环绕,像是黄色的云朵,傍晚归来时,衣襟上都沾满了苕花的花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被盛开的苕花所吸引的景象,苕花之盛,使得整个十里长的路途都显得明亮起来,其洁白如雪,让人产生了在雪地中行走的错觉,诗人又描绘了村庄被苕花环绕的景象,黄云(指金黄色的苕花)与篱笆相映成趣,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人以“日暮归来衣满缨”作结,既表现了归途的愉悦,也暗示了苕花之多,以至于衣襟上都沾满了花瓣。

赏析

这首诗以苕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运用“一眼苕花十里明”的夸张手法,突出了苕花之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而“忽疑九月雪中行”一句,则通过错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艺术效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杨万里游历山水、体验田园生活期间,南宋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文人墨客仍不乏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杨万里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诗人,他在游历过程中,被苕花的美丽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苕花之美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南宋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的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