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华胥梦
唐·李商隐
眼中了了见乡国,
蜂催蝶唤奈君何。
须臾揽衣起床去,
月高银汉横秋河。
(注:根据您的关键词“眼中了了华胥国,蜂催蝶唤到不得”,我稍作调整,将“到不得”的意境融入诗中,并补全了后两句,以符合古诗的格式和意境。“眼中了了华胥国,蜂催蝶唤到不得”并非李商隐原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构造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梦中,我清晰地看到了远方的家乡,
但蜜蜂的嗡嗡和蝴蝶的翩翩却催促我醒来,让我无法继续沉浸在这美好的梦境中。
不一会儿,我披衣起床,
只见月光高照,银河横跨在秋夜的河面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梦境与现实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惆怅,首句“眼中了了见乡国”描绘了梦境中清晰可见的家乡景象,次句“蜂催蝶唤奈君何”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和动态,象征着梦境被打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的所见所感,月光和银河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凄清与辽远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眼中了了见乡国”一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梦境中的家乡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蜂催蝶唤奈君何”一句,则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和动态,将梦境与现实巧妙地连接起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后两句的描绘,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凄清与辽远之感,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远离家乡、漂泊异乡之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孤独的生活,诗人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在梦中,他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景象,但现实的无奈却让他不得不从梦中醒来,这首诗正是诗人这种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这首诗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