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舡夜宿琉璃国,谁言别有水精宫。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洞庭

唐·李商隐

楼舡夜宿琉璃国,水色遥连碧宇空。

谁言别有水精宫,波心荡漾月朦胧。

云移雉堞苍茫里,浪蹙龙鳞暗动中。

欲访灵均旧踪迹,秋风飒飒雨潇潇。

(注:原诗中直接包含“楼舡夜宿琉璃国,谁言别有水精宫”这两句的完整诗词并非李商隐的知名作品,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我根据李商隐的风格与洞庭湖的相关描写,创作了一首假托李商隐之名的诗,李商隐有多首描写洞庭湖的诗,但直接包含这两句的确切作品并不存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楼船在夜晚停泊在如同琉璃般璀璨的国度(指洞庭湖),水色与遥远的天空相连,一片空阔,谁说这里没有水晶般的宫殿呢?波光粼粼中,月光显得朦胧而神秘,云彩在城墙(雉堞)间移动,苍茫之中,波浪仿佛龙鳞般暗暗涌动,我想要寻找屈原(灵均)曾经的足迹,但秋风飒飒,细雨潇潇,让人心生寒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夜晚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诗人屈原的追思,诗中通过“琉璃国”和“水精宫”的比喻,展现了洞庭湖水的清澈与美丽;通过“云移雉堞”和“浪蹙龙鳞”的描写,表现了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动态美,诗人表达了想要追寻屈原足迹的意愿,但秋风细雨却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洞庭湖的夜景之美,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琉璃国和水精宫,既突出了其清澈透明的特点,又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云彩的移动、波浪的涌动等,进一步烘托了洞庭湖的壮丽和神秘,诗人以追寻屈原足迹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和怀念,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假托李商隐之名创作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商隐真的写过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他在游览洞庭湖时所作,洞庭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绝佳的创作题材,在游览洞庭湖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诗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