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忽有渔舡外水来,一棹波声风雨至。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川流辽阔浩荡。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声,夏夜月光映照平沙好似秋霜。
忽然江面上传来渔舟荡桨的声音,渔舟伴着波涛而来,好像带着风雨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眺望远方和近景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突然而至的渔舟所带来的动态美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壮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匠心,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背景画面,颔联通过万家灯火与星河一道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颈联则运用比喻和联想的手法,将风吹古木的声音比作雨声,将月光映照下的平沙比作秋霜,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尾联则通过渔舟荡桨的声音和波涛的涌动,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动态的美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渔舟的出现也寓意着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所作,当时他身处江南水乡,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傍晚时分,他登上江楼眺望远方和近景,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