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行

唐·韦庄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

寻芳不得空惆怅,始觉游丝系马频。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厌倦了家中桃李花开的春日景象,我踏青的脚步踏遍了四周的山村,寻找春天的美景却未能如愿,心中满是惆怅,这时才感觉到是那缕缕游丝(比喻难以割舍的情思)频繁地牵绊着我的马儿,让我无法释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象的复杂情感,首句“厌看家园桃李春”透露出诗人对家中常见春景的厌倦,可能是因为这些景象已无法激起他的新鲜感或愉悦感。“踏青行遍四山村”描述了他为了寻找新的春日美景而四处游历的行为。“寻芳不得空惆怅”表明他的努力并未得到预期的回报,反而增添了几分惆怅,最后一句“始觉游丝系马频”则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感纠葛,仿佛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牵绊着他,使他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困扰。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踏青寻芳的过程,展现了其内心的微妙变化,从对家中春景的厌倦,到四处游历的渴望,再到寻芳不得的惆怅,最后以“游丝系马”的意象收尾,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日,诗人面对家中熟悉的春景感到厌倦,于是决定外出踏青,寻找新的心灵寄托,在游历了四周的山村之后,他并未找到心中所向往的春日美景,反而因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更加惆怅,这种情感上的失落和困惑,正是诗人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