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皮日休
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
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汴河路。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9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皮日休一生勤于著述,诗文均有很高成就,曾任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职,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译文
万里的长城又有谁来守卫呢?倒是河堤上的杨柳树,俨然成了守卫河堤的“士兵”,隋堤上古老的柳树曾系着龙舟,可如今回首汴河之路,却是一片凄凉,不堪回首。
释义
万雉长城倩谁守:用长城的雄伟来反衬隋朝大运河的浩大工程,同时暗示长城尚有守卫之人,而大运河的繁华却已逝去,无人守护其昔日的辉煌。
两堤杨柳当防夫:以杨柳拟人,形象地描绘了河堤上杨柳树仿佛成了守卫河堤的士兵,但这也只是徒有其表,无法挽回大运河的衰败。
赏析
这首诗是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比长城与大运河的守卫情况,以及描绘大运河沿岸杨柳树的景象,表达了对隋朝大运河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诗中“万雉长城倩谁守”一句,用长城的雄伟来反衬大运河的浩大,同时暗示了长城尚有守卫,而大运河却已无人问津,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两堤杨柳当防夫”一句,则以杨柳拟人,形象地描绘了河堤上杨柳树仿佛成了守卫河堤的士兵,这种拟人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衰落之中,皮日休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历史的兴衰有着深刻的思考,他通过怀古之作,表达了对隋朝大运河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