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唐·贾岛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白云千里万里去,明月前山后山斜。
野客思归多碧树,幽人吟望少烟霞。
何时共醉松风下,月满前溪一径花。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年,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创造的“推敲”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他的诗风格清峭僻苦,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为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之一。
译文
近在咫尺的遂初堂下水流潺潺,我寄给你的诗中还自怨与你相隔遥远,白云飘向千里万里之外,明月照耀着前山和后山,山野之人思归之心常伴碧树,幽居之人吟咏眺望少见烟霞,何时才能与你一同醉倒在松风之下,那时月光洒满前溪,小径两旁花开正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相聚的心情,首联直接点出与友人相隔虽近却如远隔天涯的遗憾;颔联以白云、明月为喻,进一步渲染了距离感;颈联则从山野之人的角度,表达了思归与吟望的孤独;尾联则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相聚场景,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的“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直接点题,既表达了与友人相隔虽近却难以相见的遗憾,又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颔联的“白云千里万里去,明月前山后山斜”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渲染了距离感,使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沉,颈联的“野客思归多碧树,幽人吟望少烟霞”则从山野之人的角度,表达了思归与吟望的孤独,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尾联的“何时共醉松风下,月满前溪一径花”则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相聚场景,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却因种种原因难以相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渴望相聚的愿望,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传递情感、交流思想,这首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