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未必被花恼,偶与门人暮春浴”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暮春即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暮春即事》
宋·释绍嵩
双燕初归当日垒,百花未老尽成妍。
先生未必被花恼,偶与门人暮春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亚愚,号分水庵主人,他的诗作多为禅意盎然之作,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宋代僧侣的生活情趣和禅悟心境,释绍嵩的诗风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禅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译文
燕子成双成对地回到了它们去年筑巢的地方,百花虽然已近暮春却仍然娇艳欲滴,先生(指诗人自己)未必会因为花儿的凋零而感到烦恼,他偶然与门人在暮春时节一同沐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燕子归来,百花争艳,但诗人并未因花儿的凋零而感伤,反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与门人在暮春时节享受沐浴的宁静时光,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暮春为背景,通过描绘燕子归巢、百花争艳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以“先生未必被花恼”一句,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烦恼、不为外物所动的豁达心境,而“偶与门人暮春浴”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门人之间和谐共处、共享自然之乐的情景,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禅意,体现了释绍嵩作为禅僧的独特诗风。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情境已难以考证,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作为一位禅僧,释绍嵩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禅悟,他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将内心的禅意融入诗中,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禅意的佳作,在暮春时节,诗人或许是在寺庙中闲居,偶然间与门人一同沐浴,感受到了身心的宁静与和谐,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暮春即事》是释绍嵩的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与门人的共处时光,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烦恼、淡然处世的豁达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