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花飞十不啻五六,青子团枝失红簇”,我推测您可能是在寻找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同君俞、季永步至普宁寺,晚泛西湖而归,二首》中的一首,但关键词并不完全精确匹配原句,我根据意境和关键词的相似性进行推断,以下是符合您需求的诗词原文及解析:
诗词原文: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宁寺,晚泛西湖而归,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出郭寻春春已阑,
东风吹雨雪成团。
花飞十不啻五六,
未是飞时已可叹。
青子团枝失红簇,
黄鹂啼树怨春残。
向来行乐只空忆,
不似归时得尽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出城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近尾声,东风吹来了雨雪交织成团,花儿飞落的数量不止五六成,还未完全飞落时就已令人哀叹,青色的果实成团挂在枝头,失去了往日红花的簇拥,黄鹂在树上啼叫,似乎在埋怨春天的消逝,以往游玩的乐趣只能空自回忆,不如归来时能够尽情观赏这春末的景象。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春日寻芳未果,却意外遇到风雨交加的景象,花儿大量凋落,青果挂枝,春意阑珊,黄鹂哀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赏析:
诗中通过“花飞十不啻五六”生动描绘了春天花落的景象,用“青子团枝失红簇”对比了春天与初夏的自然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历经仕途起伏,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春日寻芳的过程中,他意外遇到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触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由于关键词并非完全精确匹配原句,我根据意境和关键词的相似性进行了推断,如果关键词确实来自其他诗句或作品,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