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荔枝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荔枝歌
宋·杨万里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琼浆初凝琥珀色,碧纱帐里透芳香。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蜂儿解醒诗人醉,一嚼清冰一咽霜。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幽默诙谐,在“诚斋体”中有大量表现。
译文:
在红纱帐中,荔枝的芳香四溢,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荔枝的汁液如同琼浆玉液,比美酒还要甜美,它的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无比,当荔枝的琼浆初凝成琥珀色时,整个碧纱帐里都充满了它的芳香,如果荔枝能够说话,它定能倾倒整个国家,即使它无情,也能打动人的心肠,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做岭南的人,蜜蜂似乎也能解诗人的酒醉,吃一颗荔枝就像嚼着清冰,咽下霜雪一样清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荔枝的美味和岭南的风光,诗人用“红纱帐”、“碧玉盘”、“锦囊”等词语来形容荔枝的色、香、形,又用“琼浆玉液”、“凤髓龙肝”等词语来赞美荔枝的美味,诗人还通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表达对荔枝的喜爱和对岭南的留恋,最后一句“蜂儿解醒诗人醉,一嚼清冰一咽霜”更是以蜜蜂和诗人对荔枝的沉醉来进一步强调荔枝的美味。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和岭南的风光,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荔枝的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荔枝的芳香,尝到荔枝的美味,诗人还通过赞美荔枝来表达对岭南的留恋和喜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岭南地区任职时所作,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盛产各种水果,其中荔枝尤为著名,杨万里在岭南任职期间,对荔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写下了这首赞美荔枝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岭南风光的热爱和对荔枝美味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