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桂广寒宫里树,非烟非云亦非雾。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李峤

名桂广寒宫里树,非烟非云亦非雾。

仙姿秀色自天然,月露风霜任朝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同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八大家”,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写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译文

广寒宫中的名桂树,它既不是烟雾,也不是云雾,更不是普通的雾气,它天生具有仙人的姿态和秀丽的色彩,无论是月下的露珠还是风霜的侵袭,都任其朝朝暮暮地自然生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寒宫中的桂树,赞美了其超凡脱俗、自然天成的美丽,首句点明桂树的名贵与所在之地——广寒宫,次句用三个否定词强调其独特之处,非烟非云亦非雾,突出了桂树的与众不同,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桂树的仙姿秀色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赏析

这首诗以桂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桂树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诗人运用对比和否定的手法,将桂树与烟雾、云雾等常见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诗人还通过描绘桂树在月露风霜中的坚韧生长,赞美了其坚韧不拔的品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有关,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李峤作为一位文学造诣深厚的诗人,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诗作,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观赏广寒宫中的桂树时,被其美丽和高洁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佳作,广寒宫作为嫦娥奔月的传说之地,也赋予了这首诗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