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谓宜天禄贮刘向,不然亦合云台上”,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谓宜天禄贮刘向,不然亦合云台上”为后人根据杜甫诗意引申或化用的句子,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为便于解析,我们将其融入整体背景中讨论。)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直接翻译原诗,不包含关键词句的直接翻译,但会结合背景解释)
落叶飘零,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亦是我的老师啊,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萧条异代,我与您生不同时,江山依旧,故居已空留文藻;云雨荒台,哪里还有当年旧梦?最可叹的是,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指点遗迹,还令人疑惑不已。
(谓宜天禄贮刘向,不然亦合云台上”的引申意义:刘向是西汉著名学者,曾校书天禄阁,若宋玉之才,也应被珍视如刘向,或至少能在云台之上留下英名。)
释义:
本诗通过凭吊战国时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遗迹,表达了对宋玉的追慕之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诗人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身后遗迹荒落,联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和萧条的时代,不禁悲从中来,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批判。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宋玉的遭遇来映射自己的不幸,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天禄”、“云台”等,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味,诗人还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如“摇落”、“萧条”等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冬游历夔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长期的漂泊生活,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游览夔州古迹时,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战国时期的宋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诗人也借宋玉之口,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批判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