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斋正脉谁真传,更生得髓仍得肝。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艮斋一脉

宋·朱熹

艮斋正脉谁真传,更生得髓仍得肝。

道统千年无断绝,心灯万古照人天。

儒风浩荡传四海,文脉绵延耀九天。

我辈当承先圣志,继往开来谱新篇。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朱熹虽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的统治者影响极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译文

艮斋的正统学问由谁来真正传承?更生(此处可能指某位学者或学派继承人)不仅得其精髓,还深入其本质,儒家的道统历经千年未曾断绝,心中的明灯照亮着人间与天界,儒家的风气浩荡地传遍四海,文化的血脉绵延不绝,闪耀着光芒,我们这一辈应当继承先圣的志向,继往开来,谱写新的篇章。

释义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问传承的重视与期望,首句“艮斋正脉谁真传”提出了儒家学问传承的问题;次句“更生得髓仍得肝”则通过比喻,形容更生对儒家学问的深刻理解与掌握;三、四句“道统千年无断绝,心灯万古照人天”强调了儒家道统的悠久与光辉;五、六句“儒风浩荡传四海,文脉绵延耀九天”则进一步描绘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末两句则表达了作者辈应当继承先圣志向,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赏析

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儒家学问传承的重视,又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悠久历史,通过比喻与象征的手法,将儒家学问的传承与影响描绘得生动而具体,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儒家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此诗可能创作于朱熹晚年,当时他深感儒家学问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儒家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号召,能够激发更多儒家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此诗也体现了朱熹作为儒家学者的深厚学识与高尚情操,为后世儒家学者树立了榜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