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却望昭陵松,云气成龟或成虎。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昭陵

唐·李商隐

天寿山前昭陵树,

回头却望昭陵松。

云气成龟或成虎,

白日半掩昭陵宫。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天寿山前遥望昭陵的树木,

回头再望那昭陵的苍松。

云气缭绕变幻莫测,时而像龟时而像虎,

昭陵宫殿在白日下若隐若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昭陵时的所见所感,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上,诗中通过描绘昭陵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宫殿的隐约可见,表达了诗人对唐太宗的缅怀和对历史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昭陵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陵的庄严与神秘,首句“天寿山前昭陵树”直接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回头却望昭陵松”通过“回头”的动作,表现出诗人对昭陵的留恋与敬仰,三、四句“云气成龟或成虎,白日半掩昭陵宫”则通过云气的变幻和宫殿的隐约,进一步渲染了昭陵的神秘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虽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昭陵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对昭陵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唐太宗的敬仰和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云气的变幻和宫殿的隐约,既表现了昭陵的神秘与庄严,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