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禹穴
唐·李绅
禹穴下窥正深黑,地老天荒知是非。
寒烟迢递随鸥没,古壁萧条傍海微。
松叶细声风外听,山禽多语日中飞。
此中真意谁能会,欲辩忘言却自归。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生于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自幼聪颖好学,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等职,他关心民间疾苦,曾上书唐宪宗,请求减免江南百姓的赋税,李绅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七言绝句,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游甚密,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深入禹穴向下窥探,只见一片深邃漆黑,仿佛地老天荒之间,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寒冷的烟雾迢迢远去,随着海鸥的消失而消散,古老的岩壁萧条荒凉,紧挨着茫茫大海,显得微不足道,风声中夹杂着松叶的细碎声响,山中的鸟儿在日光中欢快地鸣叫,交谈不断,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领会呢?想要辩解却又忘记了言语,最终只能独自归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禹穴时的所见所感,禹穴,相传为大禹治水时留下的洞穴,象征着古老与神秘,诗人通过描绘禹穴的深邃、荒凉,以及周围环境的寂静与生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禹穴的深邃、荒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下窥正深黑”的描绘,突出了禹穴的神秘与深邃;通过“寒烟迢递”、“古壁萧条”等词句,展现了环境的荒凉与萧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声音与色彩的对比,如“松叶细声风外听”与“山禽多语日中飞”,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诗人通过游览禹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大,从而引发了对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绅在游览禹穴时所作,禹穴作为大禹治水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通过游览这一古迹,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大,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历史沧桑、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与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