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得一书喜且悲,恰似向来初别时。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忽得一书喜且悲,恰似向来初别时。

(注:“忽得一书喜且悲,恰似向来初别时”这句并不直接出自李益的现存作品,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情境,在解析时,将主要基于李益的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构想。)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8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早年从军边塞,擅长绝句,尤其是边塞诗,风格豪放明快,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经过了十年的离乱之后,我们意外地在成年时重逢。

初见时询问姓氏感到惊讶,称呼名字时又回忆起旧时的面容。

分别以来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聊到尽兴时已是黄昏,寺庙的钟声响起。

忽然得到你的书信,心中既喜又悲,这种感觉就像当初我们分别时的情景一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久别重逢的表弟在经历战乱后的相见情景,诗中通过询问姓氏、回忆旧容等细节,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和岁月的变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收到表弟书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有对过去分别时刻的怀念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表弟重逢的感人场景,诗中“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两句尤为传神,生动地表现了两人重逢时的惊喜和感慨,而“忽得一书喜且悲,恰似向来初别时”则更是将诗人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体现了对重逢的珍惜,又流露出对过去分别时刻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与表弟在战乱中失散多年,后意外重逢,心中感慨万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表弟的深厚感情和对战乱时期人们命运的无奈与叹息,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