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斜抱岭根来,暗石冲波却倒回。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诗人苏辙的《游金山寺》,全诗原文如下:

游金山寺

北宋·苏辙

天末风高霜信催,江山自合与时乖。

清江斜抱岭根来,暗石冲波却倒回。

北固云边人望海,东关树里客登台。

海陵居士无拘束,醉卧船头信所之。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译文

天边刮来高风,催来了霜降的消息,江山自然与季节时令相背乖违,清澈的江水斜抱着山岭蜿蜒而来,暗礁在水中冲击着波涛使水流回旋倒退,北固山边人们眺望大海,东关古树里客人登上高台,海陵居士我无拘无束,醉卧在船头任凭船儿自由飘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金山寺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自己无拘无束的心境,首联点明时令,并暗示江山与时势的不合;颔联具体描绘江水与暗石的景象,富有动感;颈联转向写人,描绘了北固山与东关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活动;尾联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心境,无拘无束,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富有特色,尤其是颔联“清江斜抱岭根来,暗石冲波却倒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与山岭、暗石的互动关系,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刻画,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尾联“海陵居士无拘束,醉卧船头信所之”更是将这种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游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名刹之一,苏辙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也感慨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苏辙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