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莫争
宋·邵雍
待渠自静勿与争,
切莫借箸怒复生。
万里长空无片云,
只应心静得和平。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河南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邵雍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后隐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嘉祐年间及熙宁年间,先后被召至京师任职,皆不赴,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其学以“内圣外王”之道著称,被后世尊为“理学先驱”。
作者简介
邵雍一生不仕,却勤于治学,博通百家,他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邵雍为人宽厚,性格温和,善于教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译文
等待对方自己平静下来,不要去与他争执;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气愤而再次挑起争端。
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彩,
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和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处理人际关系中冲突与争执的哲学态度,诗人认为,面对争执,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冷静,等待对方自己平静下来,而不是去主动挑衅或反击,他也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而再次陷入争执之中,诗人以万里长空无云的景象来比喻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强调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诗人通过“待渠自静勿与争”和“切莫借箸怒复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面对争执时应有的态度——冷静与克制,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冲突的升级,还能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伤害,而“万里长空无片云,只应心静得和平”两句,则以优美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邵雍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邵雍一生不仕,以讲学著书为业,他深知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在与人交往中,他或许曾遇到过不少争执与冲突,而这首诗正是他对于如何处理这些争执与冲突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这首诗,邵雍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平和宁静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