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坐间作颓玉,只愁宫漏又须听。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上柳梢头人约,

不惜坐间作颓玉,

只愁宫漏又须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桑门居士,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尤其擅长宫怨诗和山水田园诗。

译文

在玉楼的高处,笙歌悠扬地响起,微风送来了宫中嫔妃们的欢声笑语,月光爬上了柳梢头,正是与心上人相约的好时光,在这欢乐的时刻,我却不顾自己因久坐而显得疲惫憔悴(坐间作颓玉),唯一让我担忧的是,宫中的更漏声又将响起,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也预示着欢聚的结束。

释义

玉楼天半起笙歌:形容宫殿高耸入云,笙歌之声悠扬回荡。

风送宫嫔笑语和:微风传递着宫中嫔妃们的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月上柳梢头人约:月光洒在柳梢上,暗示着与心上人相约的美好时光。

不惜坐间作颓玉:即使因久坐而显得疲惫憔悴,也在所不惜。

只愁宫漏又须听:唯一让人担忧的是,宫中的更漏声将再次响起,预示着欢聚的结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笙歌、笑语、月光、柳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在欢乐的背后,诗人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即担心欢聚的时光太过短暂,宫漏声将再次响起,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无情流逝,这种哀愁与欢乐交织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顾况在宫中任职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宫中生活的繁华与寂寞,对宫中嫔妃们的欢乐与哀愁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欢乐与哀愁、短暂与永恒等对立元素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宫中生活复杂情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