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宋·杨万里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竹子啊,你志向高远,想要撑起一片碧蓝的天空,高耸入云,高达百尺。

你不为炎热的窗户增添午后的阴凉,反而来到我的愁枕边,发出如同秋天般的声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高洁与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心境,竹子虽然高耸入云,但并未给炎热的夏日带来阴凉,反而因为它的摇曳生姿,在诗人的愁枕边发出了秋日的声响,引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竹,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竹子高耸入云,象征着诗人的远大志向;而竹子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则暗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诗人在描绘竹子时,语言简练而生动,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如“擎天碧”、“高百尺”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高大与挺拔;而“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则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竹子的独特之处与诗人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心境有关,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与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坚守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绪,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他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