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雨颠风过即虚,杀风急雨有还无。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风雨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驾雨颠风过即虚,杀风急雨有还无。

纸船明烛照天烧,乱作胡芦依样画。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独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译文

驾驭着狂风骤雨而来,却又瞬间化为虚无;那猛烈的风雨,时而有,时而无,就像用纸船载着明烛去照亮天空,燃烧一场,最终只留下胡乱画就的葫芦模样。

释义

首句“驾雨颠风过即虚”描绘了风雨交加的猛烈景象,但紧接着用“过即虚”三字,表达了这种猛烈只是暂时的,终将归于平静或虚无,次句“杀风急雨有还无”进一步强调了风雨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有时猛烈如杀,有时又消失无踪,后两句则通过“纸船明烛照天烧”和“乱作胡芦依样画”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喻,深刻揭示了世事的变幻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虚幻,首两句通过对风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捉摸,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风雨为喻,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以及他追求自由、独立、高洁人格的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