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危亭独上
宋·陈与义
危亭独上忽徬徨,欠个山庄堕我傍。
极目中原飞鸟外,夕阳空认旧山川。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诗论家,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简斋集》。
译文
我独自登上高高的亭子,突然间感到迷茫和彷徨,多么希望有一座山庄能坐落在我的身旁,极目远眺,中原大地在飞鸟之外显得那么遥远,夕阳之下,我只能空自辨认着那些旧日熟悉的山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自登上高亭时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一个可以寄托心灵归宿的山庄的渴望,通过远眺中原和旧山川,诗人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危亭独上”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孤独登高远望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忽徬徨”三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欠个山庄堕我傍”一句,以山庄的缺失来象征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归宿的渴望。
后两句“极目中原飞鸟外,夕阳空认旧山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远眺的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飞鸟之外的中原,象征着诗人难以触及的远方和理想;而夕阳下空认的旧山川,则透露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登高远望这一具体场景,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精神归宿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或身处异乡之时,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因战乱或仕途挫折而身处异乡,内心感到孤独和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独自登上高亭,远眺中原和旧山川,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怀念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精神归宿的深深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