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枯梗折教无一寸,并驱春力奔花梢。
东风不解怜芳意,犹自吹寒入旧袍。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较深的象征、比兴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枯枝断梗已经没有了丝毫生机,而春天的力量却驱使着花朵竞相绽放于枝头,东风似乎并不懂得怜惜花朵的娇弱,仍旧无情地吹送着寒意侵入我旧日的衣袍。
释义
“枯梗折教无一寸”描绘了枯枝败叶的景象,象征着生命力的衰退或人生的低谷;“并驱春力奔花梢”则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花朵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形成鲜明对比。“东风不解怜芳意,犹自吹寒入旧袍”则表达了诗人对春风不解人意,依旧带来寒意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枯枝与春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虽带来生机却也带来寒意的复杂情感,前两句以鲜明的意象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与枯枝的衰败,后两句则通过“东风不解怜芳意”的拟人手法,赋予东风以情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枯荣变化,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春风既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寒意,正如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通过这首诗,李商隐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