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昔
唐·韦庄
忆昔少年命同社,月里传觞梅影下。
酒酣醉卧芳草间,挑灯看剑忽长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回忆往昔少年时,我们结为同社好友,在月光下梅花的影子中传递酒杯,酒醉后我们躺在芳草丛中,挑亮灯芯看剑,不禁长叹。
释义
忆昔:回忆往昔。
命同社:结为同社好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传觞:传递酒杯,指饮酒作乐。
梅影下:在梅花的影子下,形容环境优雅。
酒酣:饮酒尽兴。
挑灯看剑:挑亮灯芯看剑,表示有壮志未酬之感。
长嗟:长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少年时的欢乐时光,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首句“忆昔少年命同社”点明主题,引出对往昔的回忆,次句“月里传觞梅影下”描绘了当时饮酒作乐的优雅环境,梅花和月光增添了诗意和浪漫,第三句“酒酣醉卧芳草间”进一步渲染了欢乐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留恋,最后一句“挑灯看剑忽长嗟”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回忆起往昔少年时的欢乐时光,不禁感慨万千,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衰落和五代的动荡,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