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
宋·潘大临
白首频生海国愁,
更堪秋晚送归舟。
要得新晴江水落,
不应更恨打头风。
作者简介
潘大临,字邠老,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生活在北宋中后期,以诗文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有交往,潘大临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贫困潦倒,这种经历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译文
白发频生,我对这海国(此处泛指远离京城、地处偏远的地区)的愁绪难以排解,更何况在这深秋傍晚还要送别归舟,只盼望能有个晴朗的天气让江水退去,就不应该再怨恨那迎面吹来的逆风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首句“白首频生海国愁”直接点出诗人因年老而频繁产生的愁绪,这种愁绪与身处偏远之地、仕途不顺有关,次句“更堪秋晚送归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情,以深秋傍晚送别归舟的场景,暗喻自己人生的漂泊与无奈,后两句“要得新晴江水落,不应更恨打头风”则透露出诗人的一种自我宽慰与释然,他明白人生总有不如意,与其怨恨不如接受现实,期待转机。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自然景象抒发人生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深秋傍晚送别归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而引出自己内心的愁绪,在诗的结尾,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愁绪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现实,表现出一种乐观与坚韧,这种情感转变,使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立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潘大临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偏远之地,仕途不顺,生活贫困,内心充满了愁绪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自我宽慰,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首诗也反映了潘大临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