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寒瑟瑟入船中,闭却船门下却篷。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无题

唐·钱珝

轻寒瑟瑟入船中,闭却船门下却篷。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注:后两句为后人添加,原诗中仅包含前两句,但为完整解析,此处附带全篇常见版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珝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珝,字瑞文,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官员,生卒年不详,他出身于吴越王钱镠家族,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曾任校书郎、蓝田尉等职,后因战乱流离失所,仕途不顺,钱珝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是唐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轻微的寒意悄悄侵入船舱之中,我随即关上了船门,又放下了船篷。

(后两句译文:江边是谁最初看到了月亮?江边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到了人的身上?)

释义

轻寒瑟瑟:形容轻微的寒冷,带有一种萧瑟之感。

闭却船门:关上了船舱的门。

下却篷:放下了船篷,即遮蔽船舱顶部的帆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夜遇轻寒的画面,前两句“轻寒瑟瑟入船中,闭却船门下却篷”,通过“轻寒”、“瑟瑟”等词,生动地传达了初秋夜晚江面的凉意,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应对,诗人通过关闭船门、放下船篷的动作,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顺应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虽然原诗仅有两句,但已足够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江景图,后两句虽为后人添加,却与前两句意境相融,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宇宙、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钱珝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江上行舟的某个夜晚,唐代诗人常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钱珝也不例外,在晚唐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漂泊,这种心境在诗中得到了微妙的体现,轻寒瑟瑟的江面,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通过这首诗,钱珝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