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梅
宋·陆游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孤芳自赏空林寂,暗香浮动月徘徊。
雪后风前春意动,云边水畔晓寒来。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酒满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是谁栽种了这一行的十里梅花,它们恰好沿着溪水边齐齐盛开,在这片孤寂的空林中,梅花独自绽放,自我欣赏,暗香在月光下轻轻浮动,仿佛月亮也在花间徘徊,雪后风前,春意悄然萌动,云边水畔,清晨的寒意袭来,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只得独自倚靠在栏杆旁,举杯满饮,以酒寄情。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十里梅花的盛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孤独自赏、难以被人理解的复杂情感,梅花在雪后风前的坚韧与孤芳自赏,象征着诗人虽处逆境但仍保持高洁品格的精神追求。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人以“一行谁栽十里梅”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遐想,接着以“下临溪水恰齐开”描绘出梅花与溪水相映成趣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2、情感丰富:“孤芳自赏空林寂,暗香浮动月徘徊”两句,通过梅花孤独绽放、暗香浮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3、寓意深刻:全诗以梅花为喻,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追求,通过“此中真意谁能解”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与叹息。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复国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借梅花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知音难觅、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很好地反映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