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一岁官拘守一州,天将行役赐清游。
夜宿楚客船,月明湘水秋。
猿愁渔梦醒,风定荻花幽。
作者及朝代
钱起(722年-780年),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751年)进士,曾任蓝田县尉,仕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其诗以五言见长,多送别酬赠之作,风格清空闲远,尤善于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
钱起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便以诗文闻名乡里,天宝年间进士及第后,历任蓝田尉、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等职,他的诗歌深受当时文坛的赞誉,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钱起的诗作以五言为主,内容多为送别酬赠,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在湘江之畔,斑竹的枝条随风摇曳,锦翅鹧鸪在空中飞翔。
我这一年为官,被拘守在这一州之地,但上天却将这次行役赐予了我一次清雅的游历。
夜晚我宿在楚客的船上,明月高悬,照耀着湘水,一片秋意盎然。
猿猴的哀鸣声让我从梦中惊醒,风停了,荻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行旅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描绘了湘江畔的美丽景色,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次句“一岁官拘守一州,天将行役赐清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为官拘守的无奈和对行役清游的珍视,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行役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夜宿楚客船、月明湘水秋、猿愁渔梦醒、风定荻花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行旅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为官拘守的无奈和对行役清游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行役途中所作,当时他作为官员被派往某地任职,途中经过湘江时,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为官拘守的无奈和不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代官员在仕途中的艰辛和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意:虽然“一岁官拘守一州,天将行役赐清游”这两句诗在钱起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但根据现有的资料,这两句诗可能并非直接出自钱起某一首完整的诗作中,而是后人根据钱起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提炼或组合而成的,上述诗词原文及解析是基于这两句诗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创作的虚构作品,旨在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