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青女祠
唐·王昌龄
道是冰销快水程,不知青女解藏冰。
向来映雪读书处,犹有残灯照病身。
作者及朝代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公元698年,卒于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边塞诗最为人称道,多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杀敌、思乡之情以及战争的残酷,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除了边塞诗,他的山水诗、送别诗等也颇受赞誉。
译文
人们都说冰雪消融,水路畅通无阻,却不知青女还藏着冰块未化。
回想当年映雪读书的地方,如今仍有残灯照亮我这病弱的身躯。
释义
首句“道是冰销快水程”描绘了冰雪消融后水路畅通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次句“不知青女解藏冰”则引入了一个神秘的青女形象,她似乎掌握着冰雪的秘密,让冰雪在不该消融的时候依然存在,后两句则转而写诗人自己的境遇,他在映雪读书的地方,如今却只能依靠残灯照亮病弱的身躯,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冰雪消融为引子,巧妙地引入了青女这一神秘形象,为全诗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诗人通过对比自己过去映雪读书和如今病弱照灯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昌龄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曾经历过贫困和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处于一种病弱和孤独的状态,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怀念和向往,他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命运的抗争,青女这一神秘形象的引入,则可能是他对自然界和人生奥秘的一种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