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压
唐·李商隐
诗家杂压君知麽,压尽三公况九卿。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欹倾。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历天中万井明。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诗人问你知道诗家杂压的技巧吗?这种技巧甚至能压倒三公九卿的权威,彩灯转动,如同树上明珠错落有致;绣枕回环,玉饰倾斜,美不胜收,不需要再登上新亭远望,大历年间天空中万井灯火通明,已经足够让人陶醉。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自信与自豪,首句直接设问,引出“诗家杂压”的主题,暗示其技巧高超,能压倒朝中显贵,后几句通过描绘彩灯、绣枕等精美物品,进一步烘托出诗歌艺术的魅力,使人不禁为之倾倒。
赏析
这首诗以设问开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诗歌创作技巧与朝中显贵的权威相比较,突出了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诗中描绘的彩灯、绣枕等意象,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他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将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既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自信与自豪,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