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後霜前换绣衣,湘南岭北看梅枝。出自哪首诗?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梅

唐·刘长卿

菊後霜前换绣衣,湘南岭北看梅枝。

寒花只合寒天发,暖日何曾暖日知。

雪里风前春欲半,霜前月下影参差。

幽人此际应相忆,吟对南枝有所思。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刘长卿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诗作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风格含蓄深沉,语言凝练自然,被誉为“五言长城”。

译文

在菊花凋谢、霜降来临之前,我换上了精美的衣裳,到湘南岭北去观赏梅花的枝头,寒冷的梅花只应在寒冷的天气中绽放,温暖的日光又怎能理解它的坚韧?在雪里风中,春天已悄然过半,而霜前月下,梅花的影子参差不齐,我这隐居之人应该也在思念着远方的你,对着南枝的梅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霜前菊后换上新衣,前往湘南岭北观赏梅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在政治失意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寒花只合寒天发”一句,更是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格。

赏析

本诗以梅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谊,首联“菊後霜前换绣衣,湘南岭北看梅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与向往,颔联“寒花只合寒天发,暖日何曾暖日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坚韧与独特,颈联“雪里风前春欲半,霜前月下影参差”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中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为尾联的抒情做了铺垫,尾联“幽人此际应相忆,吟对南枝有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品格的赞美。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政治失意、隐居山林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了寄情山水、赏花咏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题材,通过观赏梅花,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