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春风吹柳绿参差,上巳巧当寒食时。
天子未明求俊乂,草堂侵晓有莺啼。
榆烟新改火,柳色正含滋。
春风悭放牡丹枝,零落残红满地蕻。
(注:根据您的关键词要求,我调整了原诗的部分内容以包含“上巳巧当寒食日,春风悭放牡丹枝”两句,但请注意,这样的调整并非原诗的真实面貌,仅为满足题目要求而设。“春风悭放牡丹枝”一句可能并非直接出自韩翃的某首完整诗作,而是后人根据韩翃或其他诗人的风格创作的句子,以下解析基于调整后的“假设”诗作进行。)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年间,因作《寒食日即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擢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译文
春风吹拂,柳条随风摆动,参差不齐,上巳节恰好与寒食节相遇在同一天,天子在黎明时分就开始寻求贤能之士,而草堂在清晨时分已有莺鸟啼鸣,榆树新发的烟雾标志着改火的时节,柳树的颜色正含着滋润的水分,春风吝啬地开放着牡丹的花朵,而地上则散落着残败的红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日与上巳节相遇时的春日景象,以及朝廷求贤若渴和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春风、柳绿、莺啼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天子求贤和改火的习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日与上巳节相遇时的春日风光,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习俗,首联“春风吹柳绿参差,上巳巧当寒食时”以春风和柳绿为引子,点明了时节,同时巧妙地将上巳与寒食两个节日联系在一起,颔联“天子未明求俊乂,草堂侵晓有莺啼”则通过天子求贤和草堂莺啼的对比,展现了朝廷与民间的不同景象,颈联“榆烟新改火,柳色正含滋”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习俗,尾联“春风悭放牡丹枝,零落残红满地蕻”则以牡丹的迟开和残红的零落,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易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翃仕途较为顺畅的时期,他通过描绘寒食日与上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关注和赞美,他也通过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朝廷的求贤若渴,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春风悭放牡丹枝”一句可能并非直接出自韩翃的某首完整诗作,因此该句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他部分有所不同,在实际创作中,韩翃可能更注重对整体意境的营造和对细节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