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松睡眼熨难开,曳杖缘溪啄紫苔。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蒙松睡眼熨难开,曳杖缘溪啄紫苔。

野鸟不惊如得伴,山花无数似争栽。

白云出岫无心去,流水潺湲有意来。

欲问禅机何处是,松风万壑自天籁。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反映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译文

朦胧的睡意让双眼难以睁开,我拖着拐杖沿着小溪边行走,轻轻触碰着溪边的紫色苔藓,野鸟见到我并不惊慌,仿佛我们是老朋友一般,山间的花朵竞相开放,仿佛都在争夺这片土地的宠爱,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没有固定的去处,溪水潺潺流淌,似乎带着某种意愿而来,想要询问禅机的奥秘在哪里,只听得松林间万籁俱寂,唯有自然的声音在回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清晨在山间行走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间的和谐共生,诗人以“蒙松睡眼”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闲适的氛围,随后通过“曳杖缘溪”、“野鸟不惊”、“山花无数”等细节,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欲问禅机何处是”设问,又以“松风万壑自天籁”作答,暗示禅机就在自然之中,无需外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意的深刻领悟,诗中“蒙松睡眼熨难开”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清晨初醒时的慵懒与惬意;“曳杖缘溪啄紫苔”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互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如“野鸟不惊如得伴,山花无数似争栽”,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诗人以“松风万壑自天籁”作结,既回答了前面的设问,又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对禅意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释绍嵩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林间修行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间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僧侣诗人普遍追求的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禅意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