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关心民间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晚年定居洛阳,致力于整理诗文,编成《白氏长庆集》传世。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景色苍茫辽阔;山川形势宽广又绵长。
城中四周灯火万家闪烁,犹如满天繁星;一道银河映入水中,仿佛是天上的星河落入了人间。
古木被风吹动发出声响,如同晴天之雨;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犹如夏夜的清霜。
整夜波涛声不断,一直喧闹到天明;北风呼啸,气势仿佛要将天翻过来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楼上眺望远方和近景的壮丽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喧嚣、明亮与幽暗的对比,以及北风带来的强烈气势,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不失细腻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匠心,诗人通过“海天东望”、“灯火万家”、“星河一道”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夜景画面。“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以动衬静,以声绘形,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而“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两句,则通过波涛声和北风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动感和气势,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江楼之上,面对浩渺的江水和远处的山川,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可能寄托了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