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润州二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润州二首(其一)
唐·杜牧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又
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由于“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并非杜牧某首诗的完整开篇或独立成篇,而是从两首诗中摘取并组合而成,故在此我将两首诗一并列出,但主要解析聚焦于含有关键词的这一联及其所在意境。“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更可能是后人从杜牧诗中提炼或误合而成,为便于解析,我们将其融入第二首的意境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含有关键词的联句)“经过一夜细雨的洗礼,江山仿佛被染上了新的色彩,枝叶间挂满了水珠,显得格外鲜嫩润泽,如同酥油一般。”
释义:
此联描绘了雨后江山的美景,用“染练”形容雨后的山色更加鲜明,如同被精心染制一般;“宿雨馀”指夜雨过后;“枝枝叶叶润如酥”则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润下树叶的娇嫩与光泽。
赏析:
杜牧此联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雨后自然的清新与生机,通过“染练”与“润如酥”的比喻,将雨后江山的色彩与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与感官上的双重享受,这也体现了杜牧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与热爱,以及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晓这两联具体创作于何时何地,但从杜牧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来看,他常游历四方,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观察,此联很可能是在他游历润州(今江苏镇江)时,雨后漫步于山间或林间,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即兴而作,杜牧的诗歌中常有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赞美,这首也不例外,通过描绘雨后江山的美丽,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并非杜牧某首诗的完整独立句子,以上解析是基于这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与杜牧整体诗歌风格进行的合理推测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