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渔火乱书灯,只苦橹声惊睡美。的释义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泊

唐·杜荀鹤

不嫌渔火乱书灯,只苦橹声惊睡美。

半夜四边风露重,芦花飞雪满船衾。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并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杜荀鹤的诗以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著称,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部分诗作还表达了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译文

我不嫌弃渔火的光芒与我的书灯交相辉映,使得灯光显得杂乱无章;只是苦恼那船橹划水的声音,惊扰了正在美梦中的佳人,半夜时分,四周的风露变得沉重而寒冷,芦花如同飞舞的雪花,落满了船舱中的被褥。

释义

首句“不嫌渔火乱书灯”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船上读书的情景,渔火与书灯交相辉映,虽然略显杂乱,但诗人并未嫌弃这种氛围,次句“只苦橹声惊睡美”则转而表达了对船橹声的苦恼,因为它惊扰了正在安睡的佳人(可能是诗人的伴侣或同行者),后两句“半夜四边风露重,芦花飞雪满船衾”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环境:风露沉重,芦花飞舞如同雪花,落满了船舱中的被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对比“渔火乱书灯”与“橹声惊睡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声音的敏感与态度:他能够容忍并欣赏渔火与书灯交织的杂乱之美,却无法忍受船橹声对美梦的侵扰,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环境,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略带清冷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或游历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杜荀鹤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在这首诗中,他暂时放下了对现实的忧虑与批判,转而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泊生活,这种转变可能源于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反思与追求,也可能是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的心灵寄托,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后世读者的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