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斋题事
唐·皎然
城南前江后山趾,竹斋正对寒江启。
门无俗客常关着,窗有幽人时见来。
药院竹篱经几载,石床书卷伴闲身。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共不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一大家。
译文
在城南,前临大江,后倚山脚,竹斋正对着寒冷的江水敞开。
门上没有俗客来访,常常紧闭着,窗户边偶尔有幽居之人前来探访。
药圃和竹篱已经历了数载春秋,石床和书卷陪伴着我度过悠闲的时光。
我的心境如同流水一般清净,身体也与浮云一样超脱尘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点明竹斋的地理位置,前江后山,环境清幽;颔联写门无俗客,窗有幽人,表现诗人远离尘嚣、只与志同道合者交往的高洁情怀;颈联通过药院、竹篱、石床、书卷等意象,展现诗人生活的简朴与雅致;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追求心灵清净、超脱尘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竹斋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高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隐逸,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隐居时期,面对自己简陋却充满诗意的居所——竹斋,有感而发,通过描绘竹斋及其周围的环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也寄托了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皎然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