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
风吹柳絮满城飞,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这两句并非杜牧《泊秦淮》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改编,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框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俊爽明快,尤其擅长咏史怀古诗,杜牧的文学创作深受后世赞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改编后全诗译文)
烟雾笼罩着寒江和水边的沙滩,月光映照着,夜晚我把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歌女们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首亡国之音,楼船在水中艰难前行,几乎无法移动分毫,两岸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凄凉愁苦,风吹动着柳絮,满城飞舞,多少亭台楼阁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两句,以楼船难行、山峦愁苦为喻,暗喻国家前途的艰难与社会的动荡不安。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秦淮河畔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原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已成为千古名句,揭示了统治者沉迷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的悲哀,改编后的诗句“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凉氛围,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深感国家前途渺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创作了这首诗,以秦淮河畔的景象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楼船难行、山峦愁苦等意象,杜牧巧妙地传达了时代的悲凉与无奈,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