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霜鸿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

寒云漠漠迷远道,孤影迢迢映暮烟。

长啸一声惊宿鸟,横空万里任飞翻。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心对月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诗名颇高,他的作品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为主,风格雄浑奔放,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在梦中听到霜鸿(大雁)的叫声响彻云霄,我(诗人)从睡梦中惊醒,带着朦胧的睡眼起身观看,只见寒冷的云朵弥漫在远方的道路,大雁孤独的身影在傍晚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它长啸一声,惊动了栖息的鸟儿,然后在万里长空中自由地翱翔,此情此景,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感受呢?只有我这颗孤独的心对着寒冷的月亮。

释义

梦里霜鸿叫绝天:形容大雁的叫声在梦中都显得异常响亮,穿透云霄。

䰒松睡眼起来看:诗人带着朦胧的睡眼起身观看,表现出对大雁叫声的好奇和关注。

寒云漠漠迷远道:寒冷的云朵弥漫,使得远方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

孤影迢迢映暮烟:大雁孤独的身影在傍晚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孤独而遥远。

长啸一声惊宿鸟:大雁长啸一声,惊动了栖息的鸟儿,表现出其气势之雄壮。

横空万里任飞翻:大雁在万里长空中自由地翱翔,展现出其无畏和自由的精神。

此情此景谁能解:诗人感叹此情此景难以被他人理解。

唯有孤心对月寒:只有诗人这颗孤独的心对着寒冷的月亮,表现出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雁的叫声、身影以及飞翔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梦里霜鸿叫绝天”一句,既表现了大雁叫声的响亮,也暗示了诗人对大雁的关注和向往,而“孤影迢迢映暮烟”一句,则通过大雁孤独的身影和傍晚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归隐生活中,诗人对自然景象有了更多的观察和感悟,某夜,他在梦中听到大雁的叫声,被其雄壮的气势所震撼,于是起身观看并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大雁的描绘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孤独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归隐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