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刘长卿
山居日已长,岩径入云微。
草色侵衣润,松声入耳微。
不及溪边老亭父,一生卧护竹窗棂。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善于熔铸词藻,意境新颖,多被后人效法,其诗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人们所熟知。
译文
居住在山中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直通云霄深处,嫩绿的草色侵润着我的衣裳,带来一丝湿润;松涛阵阵,传入耳中,声音轻柔而悠远,相比之下,我远不如溪边那位年迈的亭父,他一生都安逸地躺在竹窗棂旁,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天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通过与溪边老亭父的对比,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山居日已长”点明了诗人久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岩径入云微”则描绘了山中道路的幽深与高远。“草色侵衣润,松声入耳微”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最后两句“不及溪边老亭父,一生卧护竹窗棂”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老亭父那种与世无争、安享自然之乐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景色与声音、自己的感受与向往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尤其是最后两句,通过与溪边老亭父的对比,不仅突出了老亭父的安逸与满足,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被贬期间,隐居山林时所作,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刘长卿对仕途的失望与无奈逐渐转化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与溪边老亭父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